宁波首推"高校+"校园垃圾分类模式
人民网宁波4月6日电 近日,宁波市中心城区建立旧物改造工作室暨“高校+”校园垃圾分类推进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宁波将首推“高校+”校园垃圾分类模式,试点“高校+中小学”“高校+幼儿园”一对一校园垃圾分类服务工作,打造垃圾分类全民智慧库。
据介绍,“高校+”校园垃圾分类工作是由宁波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城管局三方联合推动,利用高校的团组织和社团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及创意想象,走进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起垃圾分类的理念,带动他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据了解,去年9月鄞州区(原江东)已着手试点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和荷花庄小学一对一校园垃圾分类定向结对,推进荷花庄小学垃圾分类工作,并不断向家庭和社区延伸。目前荷花庄小学师生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0%以上,荷花庄小学成功获评宁波市首批垃圾分类示范学校。
“垃圾分类是意识层面的行为习惯,是教育的长期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强化,特别要从孩子抓起。”宁波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副主任胡柳说,希望通过学校、社区、家庭三方结合的形式,带动身边的家庭成员和社区成员参与并践行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成为生活习惯。
破解垃圾围城难题,据悉,今年宁波还将在海曙、鄞州、江北、镇海、北仑、高新、东钱湖7个中心城区新增7个旧物改造工作室。工作室为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特色窗口,通过设定不同的改造主题,以趣味性、科普性及体验性吸引市民参与进来,动手改造、变废为宝。去年10月设立的宁波首个旧物改造工作室,目前已开展10余场改造活动,累计超过300人次。(方圆圆、傅婷婷)